2025,0512-0519
库迪和京东最近搞活动,一块六毛八,咖啡送到家。还遇到两次在京东点的外卖,送来的居然是美团骑手。
本周工作
这周的 AI 好像集体降智了,无论是 Cursor 还是 Windsurf,无论哪个模型,都有点帮倒忙。
AI 堆砌的文件太长了, 超过 900 行了,我就想着让 AI 拆分重构一下,结果搞了一下午还是失败了。AI 在读取长文件还是不行,尽管我已经写好了 rule:超过 600 行就拆分,但是它不是丢失代码就是写重复的代码。还有就是将一个组件抽象成单独的视图,自己动手写可能就一分钟的事,但是好久都没亲自写代码的我犯懒,就想命令 AI 来完成这个工作,结果也是做不好。
看别人用 AI 各种风生水起,很是羡慕。于是为了更高效地使用 AI 辅助编程,我看了几个经验分享视频,特别是主打零基础编程的教学视频,我想学习从这些人的视角如何使用 AI。一开始我还以为这些是把你靠标题骗进来卖课的,但是你还真别说,还真不是,有的视频是真的有干货,我也是学到了几招。
另外,Cursor 的设计总监也分享了 12 条使用技巧,网上有很多人发布了解读这 12 个技巧的视频,感兴趣的可以去搜一下。
- Set 5-10 clear project rules upfront so Cursor knows your structure and constraints. Try /generate rules for existing codebases.
- Be specific in prompts. Spell out tech stack, behavior, and constraints like a mini spec.
- Work file by file; generate, test, and review in small, focused chunks.
- Write tests first, lock them, and generate code until all tests pass.
- Always review AI output and hard‑fix anything that breaks, then tell Cursor to use them as examples.
- Use @ file, @ folders, @ git to scope Cursor’s attention to the right parts of your codebase.
- Keep design docs and checklists in .cursor/ so the agent has full context on what to do next.
- If code is wrong, just write it yourself. Cursor learns faster from edits than explanations.
- Use chat history to iterate on old prompts without starting over.
- Choose models intentionally. Gemini for precision, Claude for breadth.
- In new or unfamiliar stacks, paste in link to documentation. Make Cursor explain all errors and fixes line by line.
- Let big projects index overnight and limit context scope to keep performance snappy.
另外再次声明,我用的是 Windsurf,不过很多技巧和 Cursor 是通用的。
我也看到很多开发者在抱怨 AI 编程越来越不好用,有些人是因为代码不可控,有些人是因为 AI 总是瞎改代码,有些人是因为失去了自己动手敲代码的快乐。我也有同感,所以我准备以后减少全自动生成的代码量,业务的设计部分可以和 AI 交流,实现的部分多用 Tab 补全。
独立开发者闲聊第三期
这次聊天的小哥(本来以为是老哥,没想到比我还小一岁)是个万金油选手,入行十多年,开发、运营、投放方方面面都做过,经验十分丰富,一个半小时我几乎没怎么说话(也确实插不上),都是他在滔滔不绝传授经验。
这个开发者虽然也是做 App 的,但是和我是完全不同的路线,他的收益全是广告收入。他自己也直说他的 App 不为自己服务,也不为自己创造情绪价值,就是为赚钱。但是他的 App 不是那种粗制滥造骗点击的,都是有真正使用价值、能解决某个需求痛点的产品。之前还以为他是老板,雇佣其他开发者做产品,没想到他十多个 App,只有他自己一个人在打理。
以下是和他交流后我的感悟,也有他自己爆出来的金句:
- 技术栈陈旧完全没关系,跑起来就行,小哥还在维护 Objective-C 写的 App 和 Java 写的后端
- 发现地区差异的需求,小哥敏锐地发现了大厂产品在某个地区的弱点后,有针对性的推出了自己的 App,大获成功
- 可以通过优秀产品的介绍页面来学习 ASO 技巧,比如本地化
- 一件事,要么不做,做了就一定要有结果,凡事要有始有终
- 上架只是开始
最后的推荐环节,小哥推荐了范冰的《增长黑客》,他在 10 年前读了这本书,里面有些东西最近才领悟到。
代码之外
哈尔滨 24 小时
为什么这篇周记晚发了一天,因为周日去了哈尔滨,周一才回家,所以周记的日期标题是截止到 0519(不知道有人是否发现了)。
上一次去黑龙江还是 22 年前,而这也是我第一次去哈尔滨。此次出行的目的是演唱会,这是我人生第二次去看演唱会,还是周华健。5 月 17 日的忘记抢了,幸好又加场了 5 月 18 日的,顺利抢到。
这次的主题是少年到奇幻之旅 3.0,上一轮演唱会的主题是侠客少年,歌单大部分是相同的,不过是演唱顺序的变化而已。一开始我左边的秃顶大哥连着跟唱好几首,我寻思这大哥可以啊,应该是铁杆歌迷。但是大哥不会跟唱《难念的经》,粤语歌,我理解。通过我的观察,大哥和周围其他的人对于华建 2000 年以后的歌都不会唱,像《雨人》、《花旦》、《少年》只有我一个人在跟唱。之所以不远 750km 去哈尔滨看演唱会,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我知道这次的歌单里有《花旦》这首歌。
不过这次的演唱会比较失望,不是在周华健身上,而是在整个演唱会编排和场馆环境。相较于去年的在北京五棵松看的那次,这一次完全是大大缩水,没有嘉宾,没有点歌环节。哈尔滨的这个体育馆比起五棵松小太多了,导致背景屏幕的尺寸大大缩水,《飞飞飞飞飞》这首歌的动画都显示不全,屏幕清晰度也不够。而且最最严重的是,因为体育馆高度不足,导致线阵音响挂得很低,把直拍周华健的副屏幕都给遮住了!本来我还想着接下来的沈阳站也去看,但是在网上一搜,辽宁体育馆和哈尔滨的体育馆差不多,就打消了再去沈阳站的念头。
本来订的酒店就在体育馆对面,仅一条马路之隔,想着看完演唱会就不想折腾了,就近休息了,但是这个酒店又贵又破,唯一的优点就是离体育馆非常近。老婆提议换一个远一点的好一点的酒店,反正可以坐地铁去,于是我就换成了中央大街地铁站旁边的一个酒店,从出站口出来只需要走 100 多米,这个酒店不仅规格和服务要好很多,加上优惠券只需要 106,比之前的便宜很多。幸运的是,还给我免费升级了房型。本来周一的计划就是逛一下中央大街,这样睡了一宿好觉,出酒店下楼直接逛了。
周一起床后就去了索菲亚大教堂,但是不巧赶上了大逆光,没能拍到好照片。然后简单逛了下中央大街,溜达到松花江边。在附近居民区里吃了一顿 98 元俄罗斯套餐,最后买了一堆红肠和巧克力糖果就回家了。
书
在回家的高铁上,终于把其他开发者推荐的《幕后产品》这本书看完了。整本书读起来行文太正式了,太官方了,而且还有很大篇幅是关于整个团队的管理和沟通,还有来自于高层的业务架构,这些是我没有经历的,自然没法产生共鸣。但还是学到很多,特别是洞察用户心理和如何吸引用户付费,下面是我觉得对我特别有帮助的要点:
- 要满足用户 “爱现” 的心理
- 培养同理心,卸下自我防御和自我辩护的心态
- 勋章系统可以满足用户的收集癖和成牛肝,但是边际效应衰减非常快,性价比不高
- 分析需求,先要分析需求背后的动机
- 不要放过竞品的每一个弱点,并且要放大这些弱点,针对性打击
- 口碑的产生源自于超预期地满足用户,让用户有惊喜感
- 差异化也是要超出用户的预期,不要做用户认为理所当然的特性
- 用户的注意力时间可以转化为商业价值,要么花时间,要么花钱
- 将用户对价值的认知货币化
文章来源:w2solo